2.28.2012
Until the end of the World
因為被持續不停鍛鍊了一輩子的時間,所以似乎只能對具體的、文字能夠加以說明的、可自我表述且完整的事物放寬心胸,承認自己的無知或渺小。
是嗎?
這是我看完直到世界末日之後提出來問自己的問題。
文溫德斯的電影我一向可以接受,可能中間難免睡去一兩個片段,但我還是會誠懇的倒帶之後再看一次。從音樂紀錄片開始回溯,第一齣他的劇情片是巴黎德州,里斯本故事,慾望之翼,然後是這次看直到世界末日Until the end of the world. 灰熊人似乎嘗試過,但是並沒有看完。
我不曾閱讀過他的任何哲學觀,除了那本《一次》之外,也沒有看過他講述任何文字。
但他電影中的人總是很疏離,除了總是有一個狼狽的人影在荒野或是彼此毫無關連的城市裡幽魂似的穿梭來去之外,還有就是總有那麼一位謎的金髮女子。
其實直到世界末日就電影來說實在很無趣,前半部的豪華版公路電影因為刻意的場面調度、跳躍式的情節以及總是顯得很僵硬的女主角與她臉上某種嗑藥後似的茫然表情,其實某種程度讓我想到巴西(Brazil, 1985)。也是因為將兩部影片相比,以及威廉赫特的關係,讓我能耐著性子且分段地看完這部三個多小時的電影。劇情沒有什麼可解釋的,除了愛情沒有道理之外,剩餘的就是導演的刻意取景讓前半部的電影尤有可觀;至於後半部的原始神秘主義與理性科學的角力震盪,或是荒島似的劫後餘生,還是對於夢境的執迷或喪失後的反應種種,都顯得彼此毫無關連,毫無關連且一頭霧水。
而為了證明我是勇於自我檢討的,因此我產生的第一段的自我懷疑。
並且我永遠會先上IMDB去查詢。原來女主角之所以僵硬得面熟,是因為她也是慾望之翼的那位凡間的天使。後者對她比較有利,因為她不必講太多台詞,多半只需要動作。而這齣電影中,她完全就是一個敗筆。
當然,我還是很勇於自我檢討,畢竟溫德斯是大導演,選角總該除了可能是當時的女朋友之外還有其他理由。當然,緋聞我並未求證,只是看見溫德斯跟這位金髮女一起到世界各地去場勘這件事,讓我下了這個結論。
總之,話說回頭,除了從片名中,以及劇情裡的一些轉折處告知世界末日這件事之外,末日的意象就像威廉赫特第一次嘗試取出的視覺記錄一樣模糊且無法辨認。
如果這部電影可以跟實驗室中的後半部分開,各自給一個乾淨或漂亮的說明的話,就好了。
但是還是有某些畫面是我相當喜歡的,例如當金髮女在柏青哥店裡找到威廉赫特,兩人扶持離開時在大街上的背影,同時配上Nike Cave 的 (I'll Love You) Till The End Of The World.
這個畫面是很棒的。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我也喜歡《一次》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