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講,我從來沒喜歡過妮可姬曼,以及她所演的電影們……更別提拱她上影后的《時時刻刻》了。
但是看完《厄夜變奏曲》,我發現我開始欣賞她了。
這很微妙,就像片子裡大家所想闡述的,道德,一樣。
不過,想要闡述或落實道德的嘗試,總是會讓看著電影的我發笑。
道德是後天的,逆向的,嚴苛的。而道德與狗要如何並存?
但這個故事從頭至尾卻是在講狗村裡居民的道德。
這可真不叫象徵了。
就像最後,從幫派老大的嘴巴裡說出來的是,如果一直讓狗依循它的本性行事,這是說,一直原諒的話,它們是不會得到教訓的。
就連最後彷彿復仇天使的妮可也一樣,她努力讓自己謙卑,接納所有的作為,但是卻終究必須揭穿自己的虛偽。
雖然劇情看似她必須承認自己的傲慢以挽救(或說成就?)某種自己的表象,但是我想多少也在選擇,她要站在哪一邊。
而這個選擇是很有趣的—神或是人。
我一點也不懷疑,單靠她自己的話,她大概寧願成為殉教者,願意犧牲自己來證實所謂的愛和善良以及教育;但是在她有機會獲得報復(禮物?)時,就算代價是她一向抱持的信念時,她也很樂意地取用了。
縱使含著淚水,而我想那樣的眼淚其實是在悲憫自己。
也就是因為她成就了這個故事裡最大、最成功的虛偽,所以我開始欣賞她。
這一部影片同時既虛幻又真實。
故事的旁白帶著以一種很投入也很嘲弄的語氣,好像狗村居民的一切作為都可以以「人性」為議題表徵來理解,但是又不斷在諷刺著那些膽怯、退縮、媚俗、和愛。
相較於性對於身體的壓迫和踐踏,愛彷彿是比它更大的欺騙。
因為性可以遺忘,愛卻需要討回。
而故事場景的簡單和空白確實營造了更有趣的想像空間,就像從來沒有榆樹的榆樹街,從沒有真實形體的狗,在狗村從這世界消失之後才對著鏡頭狂吠一樣,真與假,道德與罪惡,從來就沒有離得太遠。
拉斯逢提爾果然是,說故事的高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